|背景鏈接*
公共安全和以“一案三制”為核心內容的應急體系建設是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wèi)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各類突發(fā)事件,從預防與應急準備、監(jiān)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恢復與重建等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加強應急體系建設主要系指通過預防和減少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fā)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huán)境安全和社會秩序,促進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2021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就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進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重要使命。要發(fā)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yōu)勢,借鑒國外應急管理有益做法,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點擊查看詳情
|公考角度中公解讀*
[權威論述]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更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fā)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這是一個基本國情。——習近平
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習近平
要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專常兼?zhèn)、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應急救援隊伍。——習近平
強化應急救援隊伍戰(zhàn)斗力建設,抓緊補短板、強弱項,提高各類災害事故救援能力。——習近平
公共安全是社會安定、社會秩序良好的重要體現,是人民安居樂業(yè)的重要保障。安全生產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習近平
確保安全生產、維護社會安定、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是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承擔好的重要責任。——習近平
血的教訓警示我們,公共安全絕非小事,必須堅持安全發(fā)展,扎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堵塞各類安全漏洞,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fā)勢頭,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習近平
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永恒課題。——習近平
相關地區(qū)黨委和政府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全力組織開展搶險救災工作,更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妥善安排好受災群眾生活,更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習近平
要加強應急值守,全面落實工作責任,細化預案措施,確保災情能夠快速處置。——習近平
[原因分析]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zhàn)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一場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的深刻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更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倳涍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后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也是更基本的發(fā)展環(huán)境。應急管理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正是為了預防和減少災害事故的發(fā)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災害事故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組建應急管理部,集中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
……點擊查看詳情
|文章素材*
[精彩標題]
1.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 安全生產不停步
2.城市安全筑好應急管理“防護網”
3.應急管理構筑生命安全防線
[精彩開頭]
示例一
近年來,我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xù)穩(wěn)定好轉,這得益于多年來在安全生產高壓態(tài)勢之下各方面的嚴抓嚴管,尤其是“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的嚴格落實。由中辦國辦印發(fā)《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guī)定》,讓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在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方面有了更明確的遵循。
示例二
步入新時代,在我們黨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激越征鼓聲中,應急管理部和著春天的步伐,正式掛牌成立,為構建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樹立了新的重要里程碑。
……點擊查看詳情
》》關注中公微信wwwoffcn,了解更多考公資訊
資料來源:
原標題:筑好應急管理“防護網”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 洋
原標題:我國為什么組建應急管理部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宋勁松
原標題:在大框架下盡快完善應急管理“三制”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作者:李雪峰
原標題:構建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的里程碑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原標題:明確職責才能落實有力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一 聽
原標題:讓安全生產理念成為基本共識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盛玉雷